如果我死去,不要在棺内放鲜花、冥纸,放几本书吧。人都说读书无用,功名利禄,终不过是枯木朽枝,不要葬我以金银,让我坐拥书城,殉我以书林——作者遗愿之一。
从中国有书以来,它就一直都是人死之后放在棺内之物,古人把这种记录文字的载体当成是神圣之物,所以有帛书《老子》与简本《老子》、《纪年》等古籍纷纷传世,中国古代的文化传承,有一大部分是从地下发掘出来的,这其中又有一部分是某些爱书之人殁后陪寝之用,人之爱书如此,在中国之外应该少有。
也正因为中国人爱书,所以中国的历史文献不至于缺漏,有藏书客、贩书客,内阁大库方不至于流失。对我们而言,读书是什么?也许只是手机上微信读书的每日签到,只是那用 AI 生成的语音在散步时刻听听时间哲理,又或者是正襟危坐,心诚,体敬,一目十行,尝书中幽兰,品先贤智识。又或者只是闲来无事拿一部《三侠五义》、《周作人全集》、《一只特立独行的猪》……,又或者是当你老了,头发花白,睡意沉沉,倦坐在炉边,从书架上取下一本书来,一页页翻,你的睡眼迷离,清梦朦朦……
人不应该在读书日才读书,每年 4 月下旬,买书者何其多,读书者何在?看视频、文章,今天开箱优惠抢来的书,也许拍完视频,写完文章就又束之高阁,再也不见,是啊,如今电子书多么齐整方便,可是电子的东西捧在手中,终究没有那阵阵沁人心脾的油墨书香——那也许还带有一些毒素——来得教人舒爽,现如今书是越来越贵,人人都可以写书、创作,但是真有价值的书,真有营养的书,真有意义的书,实在是九牛之一毛。
尤记得《读书》在创刊号文章《读书无禁区》一文中,有这么几句话:世界上没有绝对的“纯”。空气里多少有点尘埃,水里多少有点微生物和杂质。要相信人的呼吸器官能清除尘埃,消化道也能制服微生物。否则,只好头戴防毒面具,光喝蒸馏水了。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封锁知识的传统,即便是进入了现代社会,内部发行的书也不在少数,机缘巧合,人们或许能读到一些,但这些书的存在,多少让人感到唏嘘,人对于知识的渴求是不尽的,公众号,短视频给很多喜欢快速阅读的人提供了更加全面掌握知识的手段,但这些东西毕竟都不是自己的东西,文化方面的东西,今天说的不好,明天就会散佚,书籍的记录,纵然不如刻字上石,也能给人带来灵魂的舒爽与慰籍。
当然书并不一定都是好书,有人以书为媒,有人以书为洗脑工具,有人看书中自有黄金屋,有人却以书为利益之源,余华说,不反对盗版,然而盗版的创作,确多半都是参差不齐,如近日竟然出现了有半边手写的盗版书——细细想来,也许又是一桩佳话,只是看起来茫然,我看人生也就短短几十年,读书不是必然的,读到盗版书,想也不是人人应有的机遇。
所以,如果现代还有人愿意以书做牲,我想也不足为奇,至少这里面会有我一个。
评论已关闭